【何以中国 运载千秋】江苏高邮:古老灌区润泽新时代鱼米之乡-ag凯发娱乐

ag凯发娱乐 > 专题 > 文章详情

【何以中国 运载千秋】江苏高邮:古老灌区润泽新时代鱼米之乡

2024-06-27 19:05:57 来源:扬州网

高邮灌区农田间的灌溉渠。张旭 摄

2021年11月,第八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公布,“里运河—高邮灌区”因历史悠久且至今仍在使用,成功入选,成为江苏首个世界灌溉工程遗产。

京杭大运河扬州至淮安段也被称作“里运河”,里运河高邮段全长43.4公里,从车逻镇三十里铺到界首镇子婴闸,沿线共有8座涵闸,引大运河水源通过三级渠道为52万亩灌区农田提供灌溉。近年来,“里运河—高邮灌区”通过实施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,累计改善灌溉面积25万亩,与2016年相比,年节水约9100万立方米,年增产粮食约500万公斤,促进农民稳定增收、农业持续发展。

今天的高邮,正传承先人治水智慧,贯彻节水生态理念,弘扬现代水利文明,守护着一片“新时代鱼米之乡”,造福一方勤劳百姓。

■节水优先,不让一滴水白白浪费

高邮市东南部的太丰村,村西边不远就是大运河。眼下正是秧苗生长的关键时候,村里成片的田地里不见一个忙活的人影。

“要是20多年前的这个时候,大伙能为了抢水打起来。”太丰村党总支书记居长霞说。

靠着运河,为什么要抢水?居长霞解释道,“那时种田是靠抛秧技术,多吸水的秧苗长得更好。但田亩离水源总有远近,靠近的多用水了,离得远的自然就用得少。”

“后来,政府部门出资分批次改造了干渠、支渠,我们的上游渠道就是车八干渠。只需提前到闸门,用手机扫一下二维码,就能知道闸站什么时候放水。”居长霞说,自从改造了车八干渠,村里的农田灌溉再不用老百姓操心。“干渠有先进的水位监测设备,村里的灌溉水够不够用、怎么调配,工作人员可以科学调控。”

千年运河水养育了一代代太丰村人,淳朴的百姓懂得感恩,一直坚持爱水、节水、惜水、净水。

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从江都水利枢纽抽长江水,沿运河一路北上,为了确保北方人民用水和节水,勤劳的里下河人民不断提升种植水平,太丰村人的插秧技术已经来到“3.0时代”。

“从前抛秧,水用得多,现在是机插秧,既省时省事,又节约水。”种了一辈子田的村民袁良琦感慨,现在种地,大户们一承包就是几百亩,统一插秧、统一施肥、统一收割,不仅让农村老年人“解放双手”,更能进行统一标准化种粮,以几百亩地为单位进行灌溉水调配,减少用水总量,减少间隔用水导致的水流失。

精准灌溉,让每一滴水都物尽其用。

“根据往年数据,结合近期降水量等,我们会制定灌区今年的引用水计划。”高邮灌区管理处主任胡锦辉说,既要确保“一江清水北送”,又要保障沿线农业灌溉,这需要空间均衡调配,同时精准制定灌溉计划。

2021年,“里运河—高邮灌区”入选全国第二批“灌区水效领跑者”名单,成为节约用水的标杆;2022年,获得国家级节水型灌区称号,并入选水利部数字孪生大型灌区先行先试名单。一个古老灌区,通过工程节水、制度节水、管理节水,保障了河湖安澜、灌区丰收,护航新时代鱼米之乡的长远发展。

■生态优先,灌区呈现“人水和谐”

今年53岁的王志干是高邮车逻镇人,每年灌溉季,他会戴上红袖章,成为一名“管水季节工”。

“我的工作就是联合镇水利站工作人员,既巡查全镇用水制度执行情况,还兼职灌溉区的生态保护。”王志干说,他们的工作简单来说就是保障“有好水,更要有好生态”。

“里运河—高邮灌区”真正实现大面积自流灌溉,还是在新中国成立后。王琪是高邮灌区的老职工,他回忆说,上世纪50年代,每到冬春季节都要组织力量开挖干、支、斗、农渠,结合土地方整化,大搞平田整地。随着老灌区改造、吨粮田建设等,灌区自灌面积才逐步扩大。

胡锦辉介绍,到了1958年,高邮共有36.8万亩农田实现了自流灌溉,高邮(自流)灌区由此形成。后来江都水利枢纽建成运行,使大运河水源有了可靠保障,高邮灌区得到了蓬勃发展。

灌区最重要的资源是水,对水资源的保护,高邮人很早就形成了自觉意识。2005年,高邮市水利局开始建设“现代化节水生态型”灌区,坚持节水和生态并重。

在车逻镇的一处渠道前,高邮城南经济新区水利站站长杨朝闯介绍,“在渠道改造过程中,我们采用复式断面或有限衬砌断面,既减少对生态的破坏,又保证绿化植被的生长空间;还采用护坡不护底、分段设通道、设置缓冲区,在完成渠道高效输水的同时,实现节水与生态统筹、安全与亲水兼顾。”

近几年,随着改良种植技术、采用先进农机进行标准化种植,高邮人的“种田经”也围绕增加粮食产量、减少使用运河水这一宗旨做文章。当地积极推广绿色防控技术,教导农民采用科学施肥、合理轮作等措施,提高作物抗病虫害能力,进一步降低农药使用量。这些措施不仅保证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,还有效保护了水环境和生态环境。

如今,在“里运河—高邮灌区”,生态多样、资源丰富的浅滩湿地为各种鱼鸟和水生植物的生长、栖息、繁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。数据显示,在“里运河—高邮灌区”,已知野生动植物达500多种,吸引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、有“鸟中大熊猫”之称的东方白鹳前来筑巢、栖息、繁衍,更建成全国第二处东方白鹳保护地。

悠悠运河在漫长岁月中,不仅改变着高邮的原始地貌,更孕育出独特的生产方式和人文气质。“里运河—高邮灌区”,一个河湖水系连通工程的典范,在敬畏自然、尊重自然、顺应自然、保护自然中,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。

■数字赋能,古老灌区装上“智慧大脑”

6月9日,江苏省高邮灌区管理处控制大厅内,工作人员沈政在“高邮智慧灌区平台”点击鼠标,五公里外的车逻闸闸门当即打开,闸机启动,入夏以来大运河的第一波清水顺着沟渠流入田地。

大运河申遗成功后,高邮人对灌区进行了进一步升级,以数字化为灌区装上“智慧大脑”。在高邮灌区信息化中心可以清晰看到,“里运河—高邮灌区”建成硬件设施主要包括闸门远程控制站点42处、视频监控点68处、自动水量计量点153处等;软件系统则包括一套准确的基础数据库系统、一套实用的监控遥控系统和一套智慧灌区业务系统。

“24小时远程监控,能为灌区夏栽提供精准的灌溉保障。”高邮灌区管理处工作人员苏笑介绍,在灌区指挥调度中心,通过遥控监测系统,可实时了解灌区各主要渠道闸站水位、启闭状况、实时流量等情况,并可直接发出供水调控指令。

科技赋能,让古老灌区更智能、更便民。从人力开关到电动启闭,从人工管理到数字智能,“里运河—高邮灌区”实现了高效用水和高效服务,为粮食生产和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坚强支撑。

在提升灌区智慧化能力的同时,高邮人还因地制宜选择了三个仍在使用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点,打造可供休憩的文化公园:车逻闸以“千年灌区”为主题的文化公园正在修建之中;子婴闸以“千年穿越”为主题的文化公园也正在建设;位于界首镇南的界首小闸是“里运河—高邮灌区”界首分干渠的引水闸,这里以“千年人家”为主题的文化公园已建成开放,成为古镇居民新的休闲场所。

如今的高邮,沿大运河区域,一条条旅游线路各具特色,一个个人文景观大放异彩。继2021年成功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后,2023年,“里运河—高邮灌区”与江都水利枢纽、瘦西湖景区共同入选国家级旅游线路——“长江安澜见证之旅”线路,为当地旅游发展注入了新活力。

眼下,高邮正以“文化场景化、场景主题化、主题线路化”为思路,串点成线,连线成廊,全面展示真实、立体、发展的灌区水工遗产形象。高邮市文广旅局局长端武斌介绍,高邮将通过对灌区资源的充分利用,让人们深刻体会流淌千年的治水智慧,见证江河安澜、百姓安居、生态优良的美好画卷。

高邮市水利局局长周德全说:“作为世界级遗产品牌,‘里运河—高邮灌区’是大运河文化带上具有鲜明特色的水工活态遗产。我们将促进文旅融合,将高邮段里运河打造成既能观光休闲又能科普教育的综合景区,助力全域旅游发展。”

通讯员 邮萱 记者 嵇长青 张旭 李彬彬



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