泰州海陵:因地制宜做好“土特产”文章,帮村民拓宽就业路鼓起钱袋子-ag凯发娱乐

ag凯发娱乐 > 专题 > 文章详情

泰州海陵:因地制宜做好“土特产”文章,帮村民拓宽就业路鼓起钱袋子

2024-09-11 09:30:38 来源:泰州新闻网 作者:刘畅

      稻田里的水稻“披上金衣”,果园里的梨子逐渐饱满,田间的芋头也进入采收期……中秋节前,泰州市海陵区华港镇的乡间处处呈现出丰收的景象。

      近年来,海陵区以农民增收为主线,找准着力点,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,因地制宜走特色产业化道路,深入挖掘“土”的资源、放大“特”的优势、壮大“产”的规模,帮村民拓宽就业路、鼓起钱袋子。

      紫芋盈野,畅销四方

      初秋时节,正是芋头陆续成熟上市的季节。在华港镇,千亩紫荷芋进入丰收期,田间处处是忙碌的景象。

      在华港镇桑湾村一处紫荷芋种植基地,芋叶相连、碧绿一片,长势喜人,芋农三五成群,忙着采挖和清理成熟的芋头,一派丰收景象。

      “我们的紫荷芋长势良好,预计亩产比去年略有增长。”种植户朱党珍介绍,“每天都给芋头浇水,最大芋头有五斤多。”

      作为省级传统古村落,桑湾村与时俱进求发展,围绕特色农产品做文章,不断扩大传统紫荷芋的种植面积。据悉,桑湾村目前共种植紫荷芋近千亩,亩产3000斤以上,满足本地市场需求的同时,还销往扬州、苏州等周边城市。

      近年来,桑湾村致力于发展壮大紫荷芋产业,号召更多乡土人才加入紫荷芋种植中来。如今,全村像朱党珍这样的种植户已不下200户。

      打造品牌,走向市场

      走进城西街道朱庄村农产品销售专业合作社,农户们正在将刚摘下的翠冠梨打包装车准备外送。村民徐巧红家的果园今年种的4亩梨实现丰产,但由于销售路径单一,梨属于鲜果又不能久放,她有些心急。这两天,通过村农产品合作社帮助,她家里的梨顺利销售,这让她十分开心。

      “我们家梨的品质都很好,但总是不能及时销售出去,合作社帮我们联系了销售渠道。”徐巧红开心地说:“前天卖了150箱,昨天卖了106箱,今天120箱刚打包好准备送出去,有了合作社,我们再也没有后顾之忧了。”

      2023年7月,朱庄村成立了自产农产品销售专业合作社,利用“党建 互联网 农产品”的销售模式,把分散的种植户组织起来,帮助他们打开销路。“通过合作社对外销售出去的朱庄梨,我都要进行抽检确保梨的品质和质量,以诚信来赢得广大市民的青睐。”朱庄村党总支书记、村委会主任王华说。

      王华深知,想要让朱庄村的农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,必须打造一个有影响力的品牌。于是,他在合作社成立之后,立即着手进行品牌建设。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,朱庄梨逐渐在市场上打响了名气,销量不断攀升。“今年从7月初到现在,我们合作社已经卖出了1.5万斤梨。”

      直播带货,助农增收

      距离朱庄村不远,麒麟湾社区的果园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。“社区能人”崔滨华自2017年以来,通过村企联建,与麒麟社区共同打造了神仙湾、麒麟湾乐园、麒麟采摘园和麒麟家宴等一系列旅游项目。

      “大家好,欢迎来到泰州麒麟湾场主的直播间。”崔滨华操着一口地道的泰州话,热情地向观众打招呼。他身后,新鲜的葡萄在阳光下显得格外诱人。直播一开场,观众人数便迅速攀升。

      麒麟湾社区农副产品丰富,春有草莓,夏有葡萄,秋冬有蔬菜,物产丰富。以前这类农副产品都是村民自己上街卖,或者通过外面的收购商进来收购,销售渠道比较单一。崔滨华决心开拓线上销售渠道,借助电商直播寻找增长机会,把老百姓的“好收成”变成“好收入”,“现在我基本一天要直播两场,一场3至4小时,去年直播间团购收入近15万元。”崔滨华说。

      乡村振兴,关键在人。在海陵,越来越多的像王华、崔滨华一样的“新农人”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积极作用,他们发起开展了助农直播450场,雪梨、水蜜桃等农特产品销售额突破10万斤,有效助力乡村农业、果业现代化,带动村民增收。


编辑:姜景旸  王晶

(泰州市海陵区融媒体中心供稿)


网站地图